来源:中华书画网  作者:杨 杨

金”。千百年来,它维系着人间的亲情,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马友联收到的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家书,就整整盼了四十年。

    1987年5月28日,马友联突然收到来自美国的一封来信。打开后,“二姐友德”的字样,让寻亲路上奔波了二十八年的他不禁热泪盈眶。“……我离开家时你才五岁,没想到你还记得我……当我看到时却是如获至宝,家书抵万金,真是欲哭无泪,我看了又看不知看了多少次,想快点告诉你们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让你们知道离家四十年的游子如今的情况”。

    57年前,家住北平府右街的马友联才5岁,二姐离家去上海求学。他记忆中的二姐活泼漂亮,对自己宠爱有加,可是再次见面却是在四十年之后。1948年二姐从北京考取原国民党国防部医学院高护班,1949年随全校师生去了台湾,从此失去联系。怀着对二姐的无限思念,自1960年开始,马友联开始了寻亲之路,多次求助各种媒体,均没有结果。直到1986年通过去台湾探亲的朋友帮助,才机缘巧合地找到二姐。1988年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通过正在进行的家书抢救行动浮出水面。而更多负载着故事和文化的民间记忆正在快速消失,尽快打捞这些记忆,正是我们的使命。”张丁告诉笔者。

    民间家书是亲情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一封封带着体温的文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炎黄文化的基因。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欧洲街头馆外藏品随处可见 地球是座博物馆
·下一篇文章:“紫砂门”风波引藏市哗然 价值如何判断?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bksh.cn/news/ysbl/107201447365DA2KC55G5AH0FHJEJF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