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画网  作者:佚名

  宋四家,即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1100年(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7月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的书法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作品欣赏《前赤壁赋》
  北宋苏轼行楷书。素笺墨迹卷。纵23.9公分,M258公分。字共六十六行。前五行三十六字已缺,由明代文徵明补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 州城外赤鼻,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赤壁怀古》,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同年十月重游,又写了一篇《后赤壁》,两文后世传诵不绝,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杰作。本卷为友人傅尧俞(1024~1091)书前赤壁,自识:"去岁作此 ",所以知道是元丰六年书,时四十八岁。
  此卷行楷书,结字矮扁而紧密,笔墨丰润沉厚,是苏轼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石渠宝笈》载:卷高七寸五分,横七尺二寸五分。卷后有文徵明、董其昌等人跋,董跋称:"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又称:"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此帖运笔古拙内涵,非寻常苏轼法书可比。
  作品欣赏《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 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 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一说存台湾私人手中。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

|<< << < 1 2 3 4 5 6 7 > >> >>|


·上一篇文章:南宋四大家
·下一篇文章:元四家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bksh.cn/news/shzs/11218727325B3EAKFH0IHAA1BKCBKI.htm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