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画网  作者:黄鼎

     蒲华(1832年-1911年),原名成,字竹英,后改为作英,号胥山野史,浙江嘉兴人。近现代著名画家,海上画派代表人之一。在近现代画坛中,蒲华是继虚谷之后又一位生时淡泊,死后大名的“尘封”型画家。当他辞世已半个世纪之后,才逐渐被书画界中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特别是他在中国画最古老的题材之一——墨竹及梅、菊、牡丹花等题材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已受到书画和鉴藏界专家以及学者的一致推崇。

    现流传于世的蒲华作品,有花鸟画、山水画和书法作品。竹石绘画是他最擅长的和最常创作的题材,占据其所有传世作品的一半左右,余下的份额就是其他题材,如花卉、山水,以及他的书法作品。

    蒲华的造型能力超强,组织画面章法极为娴熟,在吸收传统文人画的精华之后发展成具有自身随意、简捷、取意遗型的个性风格;他的作品样式也极为众多,有幅式、中堂或屏条、横披、册页以及扇面等,丰富多样;其作品的用笔也较为稳重,他总是用长锋羊毫笔作中锋的点或长短或粗细的线,运笔速度偏快,因而点线潇洒恣肆;谈及其用墨,特点尤为突出,概要地说就是:贯用淡墨、宿淡墨与涨墨(笔中含水特多,有意让其渗化)。从艺术质量上看,蒲华笔中的点线委婉而圆润,接近柔中带刚的艺术效果,常常呈现一派酣畅淋漓、情意交融的恬人境象。他作品中的造型有不少可以说是对传统表现做继承后的提高,如墨竹画中竹叶组织结构的“结顶”处理,梅花作品里梅枝的“出梢”表现,都是对古代精髓的发场光大,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蒲华作画之余还常创作书法作品,结体以行楷、行草居多。他书法的用笔、用墨特点和造型形态与其画作相通相近,艺术质量也旗鼓相当,鉴定时很有利于做相互间的印证和比照。当然,由于创作、生活环境的不尽人意,画外因素多多少少制约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聪明才智,使他部分作品沾染了一些习气,有的则过于草率或雷同,只能说这是他个人艺术生涯中的遗憾。

    随着喜爱蒲华作品的收擦者的增多,其赝品近期在世面上也层出不穷,“新仿”明显多于“旧仿”,且多伪造自沪、杭地区。在前几天南方某拍卖会行举办的秋拍上就有一件题为“富贵寿考”的疑伪画作,见图1。定睛看此画,它不过只有蒲华手笔的大体影子,作为辨别名家画作的几个关键环节可说“功夫不到家”,最明显的就数该画作中的用笔和用墨质量低下;用笔极迟缓、拖沓,缺乏应有的劲健与气势及微妙变化,尤其是花朵和石块部位,明显用笔差劲,造型不准,完全没有什么生气可言;墨的使用效果也糟到僵而不“化”、无生气的地步。巧的是,笔者一查手头集藏的蒲华作品资料,就发现了图1“相对克隆”的母本图2,该真迹笔墨灵动而鲜活,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相比之下,图1在笔墨和组织结构上无疑大失水准,连蒲华艺术的皮毛都没有仿效出来。如此这般艺术质量低下的赝品也能入市,令人大跌眼镜。

    笔者认为,鉴别蒲华的作品,观察其作品的墨与气最为关键。作伪者要想画出或者说达到接近他真迹作品那样通畅而柔润的淡墨笔线、连贯的气势、淋漓尽致的水韵墨章是不太可能的。此外,由于年代的关系,伪作必须要进行“做旧”加工,这样,作品墨的成色与纸的非自然因素型成的底色也将是赝品大的漏洞所在。


·上一篇文章:文物鉴定不能仅凭感觉 鉴定方法应与时俱进
·下一篇文章:具有神奇艺术魅力的伟大画家虚谷作品真伪鉴别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bksh.cn/news/jianding/107201158316KI7FIJ600BEFHC88JB2.htm